七年的时间,反而让他对工作更加充满热情。
1米6几的个头,瘦瘦的身材,根根竖起的头发,炯炯有神的眼睛。这就是百色市烟草公司生产收购科技术管理员宋战锋给笔者的****印象。因为大家感觉他“小”,就习惯称呼他为小宋,“拼命三郎”的称呼是源自烤烟专家冯老提起他曾竖起大拇指说过这样的话:“这小子特别能吃苦,工作起来不要命”。在写这篇文章之前,试图搜寻他的一些优秀事迹,可是四处打听,却“一无所获”。不禁纳闷了,既然是全区优秀员工,怎么没有一点“经典”事迹呢?仔细一想,原来是他太“不优秀”了,太过于平凡,和我们常看到一群熟悉的身影一样,他也是企业中平凡的一员,也是企业生产工作中最活跃的细胞之一,他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能把瑰丽的青春绽放在自己的岗位上而已。
初出茅庐勇往直前
时光倒回到7年前那个酷热的夏季,他们一行三人,背着沉重的行囊从遥远的中原腹地河南郑州“翻山越岭”、一路颠簸来到千里之外的红色革命老区百色,下了火车,睁开朦胧的睡眼,被眼前的荒凉景象“迷”住了,没有了“神往”已久的高楼大厦、商铺林立、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与期望值明显不成比例,立刻就有人提出:“回去吧”。他沉思片刻说道“开弓没有回头箭,即然来了就要试一试、冲一冲”。不久就被分配到德保营销部敬德烟站“打头阵”,当了一名普通士兵—烟技员。开始了为期半年的“军训”锻炼。可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障碍”重重。****关卡是语言,跟烟农朋友打交道官方语言就是“壮语”,讲壮话等同于踢正步,踢不好就不是名好兵。为了学壮话,他拼了,请教学习、不断地模仿,有时候半夜说梦话就是练壮语,不会壮话不退兵,终于在烟农朋友庆祝烟叶丰收的酒桌上听到他“震天动地”的猜码声;第二道关就是饮食关,没有了喜爱的面条和馒头,一日三餐都是洁白的大米饭。一天过去了,一周过去了,胃开始“不听指挥”了,饭量日渐减少,可是他深知入乡随俗,人是铁,饭是刚,一天不吃饿得慌的道理。强迫自己狼吞虎咽,慢慢点,胃开始“屈服”了,突然觉得大米饭越嚼越甜,越嚼越香。第三关就是吃苦关,当时烟站条件还比较艰苦,白天下乡指导,走村串户,晚上回来面朝星星和月亮,背对大地本想睡个大头觉,可是蚊虫不停地“骚扰”,如果赶上下雨天,还能免费洗个淋浴澡。此刻他牢记母亲的叮嘱“逆境磨练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可是一起来的“战友”“顶”不住了,要撤退,问他:“你走吗”,他犹豫了一下,笑道:“人生为棋,我愿为卒,宁可战死,绝不后退”。
崭露头角不断成长
四个月后,他度过了参加工作来最难的头“三关”并当选为敬德烟站副站长,利用他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跟同事并肩战斗,为烟农排忧解难,不断激发烟农的种烟激情,提高烟农的种烟收入。当上站长不久,考验他的时刻就来了,一日一位烟农急匆匆地跑到烟站“求救”,原来是他种的烟不知道得了什么病,突然“害羞”了,幼嫩的叶片不长了,失绿、扭曲、萎蔫了,有的烟株顶芽开始坏死了。
烟田也浇水了,农药也喷了,可就是不见效,村子里的老烟农也请教了,连工作多年的老烟技员也一筹莫展,都没有见过这种病,不知道该怎么办,听说烟站里有个新来的“高才生”站长,这才跑到烟站来搬救兵。他听后立刻跟这位烟农来到烟田,经过仔细地“望闻问切”,他判定这就是学校里老师曾经讲过的“黑心病”,烟叶缺硼肥的症状。于是赶紧跑回烟站,把库存的硼砂拿出来,教授科学的使用方法,喷了几次叶面硼肥之后,遏制了“病情”进一步恶化,挽回了烟农的一些损失,这位烟农在长长舒了口气后道出了原委,原来是他“偷工减料”没有按烟站配方施肥,将发放的硼砂肥料偷偷拿一部分使到自己的菜地里面了,多亏了宋站长啊,差点“因小失大”,酿成“大祸”;
还有一位新烟农,由于没有烤烟经验,种出的烟不敢烤,总担心烤不好就“前功尽弃”,技术员给他讲解了以后还是不放心,听说有个热心的年轻站长,就要宋站长亲自给他烤烟,他二话不说,一口就答应了,不顾蚊虫叮咬,在那位烟农家的烤烟棚里一睡就是半个月,手把手地教,等金灿灿的烟叶出炉了,新烟农学会了,他才带着一双又红又肿的“熊猫眼”继续转战于其它地方。
当副站长半年以后,由于工作积极、不畏艰难、敢打敢拼,被提拔为抚平烟站站长。他深知,当兵容易,带兵难。做好一个站长,必须以德、才服人,现代社会,知识变化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才不被社会所淘汰。因此,在不断提高道德修养的同时,一方面,他充分利用工作之余,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以适应我市烟叶生产发展的需要。认真学习烤烟生产各个环节的知识,虚心向领导和同事们请教,既巩固了已有的知识,又积累了大量新知识。另一方面积极涉猎写作有关方面的知识,通过电视、报刊、杂志、书籍、网络等各种途径来提高视野、开阔思路、拓展思维,写作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练就了一支好的笔杆子,在国家、区内网站、报刊等发表50多篇专业知识论文或文章。
发挥特长冲锋陷阵
2015年,由于有写作特长,被调到市公司生产收购科当了名技术管理员,一写就是5年。烟叶生产收购工作基本贯穿了烟叶工作的整个过程,烟叶工作各个阶段都需要下发文件来完善管理制度,每个阶段的汇报、总结和上级部门检查都涉及了大量的文字材料,由于此项工作量大、任务重,为了能够将工作及时、保质保量完成,他经常加班加点,常常工作到深夜,甚至牺牲大部分节假日、双休日,确保了烟叶生产收购工作顺利开展。2009年为优化工作流程,市局(公司)组织编写ISO文件工作,及时完成烟叶生产收购ISO文件初稿工作,生产收购工作的编写由他和从县级抽调两个烟叶系统管理人员共同负责文件的初稿编写工作,并由他负责对初稿文件的校对工作。由于生产收购工作基本上涵盖了烟叶大部分的工作流程,流程多达几十个,时间紧、任务重,为了能够按时按质完成流程初步编制工作,他们经常工作到深夜,利用节假日、双休日来与时间竞赛,繁忙时他曾经连续三天三夜几乎没有合眼,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最终基本上按照规定的时间内将初稿完成,共完成大流程13个,小流程70个,多达289页的《烟叶生产收购管理业务工作手册》,对烟叶生产收购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012年我市先是遭受了60年一遇的严重旱情,后又遭遇了4次严重的冰雹、大风灾害。他一方面顶风冒烈日,早出晚归,先后深入德保、靖西、隆林、西林等县20个种烟重点乡镇,下烟田检查指导苗床管理、大田移栽和前期管理、烟区抗旱等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宣传报道科学实用的抗旱措施、合理的风灾、雹灾补救建议和意见,力争将受灾损失降到最低。